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:::

服務學習二課程心得 王薏婷

最後更新日期 : 2025-06-09

服務學習二課程心得 王薏婷

PT117級王薏婷

        這門課透過在物理治療中心觀摩治療師的工作、清潔用具及觀察病患與臨床老師的互動,增進對學系的了解。期中期末心得分享與平時報告,幫助我們整理、學習並從他人經驗中獲得啟發。

        在這門課中,我更了解了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內容,進而思考自己到底是否適合讀物理治療。過程中經歷的挫折很多,像第一次進去時,我就十分慌張、不安,於是先去找負責那個時段的老師,但根本認不出來,可能因為我的時段比較早,所以一開門就看到許多治療師坐在電腦前為等一下的治療做準備,因此有點難認清楚人,於是很失禮的一直到處看,想知道他們的名字,幸好最後還是找到了負責的老師,也了解了自己要做的事情。

        但這只是挫折的開始,之後更是頻頻出事,像是老師請我幫助紀錄事情但我聽不太清楚,也看不太懂老師寫了什麼,結果最後寫錯(幸好我中途有詢問,不然就要重新測量一次)。或是覺得一直在旁邊看病人完成老師的療程有點詭異,於是想要問看看的情況,幸好她人很好的就停下正在做的事耐心地向我講解她的狀況、感受,雖然很開心能和他們有所互動,但同時也挺害怕耽誤他們的療程造成老師的不便。此外,也常常想要問老師問題但卻不知道要問什麼、想和患者說話卻不知道要說什麼。有時也覺得自己跟個路障似的不知道在幹嘛,因為偶爾要清潔的地方有人正在使用,卻又只剩那裡,就不知道該怎麼辦,只能重複清潔其他地方。或是當老師們都快結束了,就覺得去哪裡看都有點奇怪,但不看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或做什麼。諸如此類的挫折經常出現。不過在過程中有逐漸適應環境,也漸漸敢問問題,並有幾次和患者講話的經驗。學習到新東西、接觸到新儀器都讓我非常興奮,有成就感!

        經歷這幾次服務學習,我了解到物理治療師所需要的能力除了最基本的知識外,還需要溝通、表達的能力,也要會台語、英語,治療師們也都給人一種可靠的感覺。有時和患者之間的互動也不像之前在醫院看診時和醫生之間的互動,反而更像是朋友或老師,彼此之間不只是問診,也會聊聊日常、遭遇的困難、價值觀等等,彷彿認識許久的朋友。在服學的過程中也增加了我的溝通、表達能力,像是比較敢向老師提問或和患者聊天。除此之外在服務學習的過程中也學習到很多新的知識,像是儀器的作用、旋轉肌開刀需要注意什麼、一些病症的注意事項、運動的姿勢有什麼需要注意的等等。也更了解物理治療師的工作除了利用徒手或儀器去治療患者,也要診斷患者情形(因為有時候醫生並不知道疾病的原因,就要依靠物理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慢慢推敲、找出原因以進行更好的治療)並為他們安排合適的療程,讓他們有辦法持之以恆地完成,且要將訓練融入生活讓他們有辦法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完成,更重要的是給予患者衛教,提供他們相關知識,讓家屬與患者瞭解他們現在該注意什麼、做訓練的目的,讓他們願意每天完成,才能使狀況逐漸改善。

       經過這幾次的服務學習,我深刻感受到自己還有許多的不足。首先是知識的不足,其實在服學的過程中基本上都看不懂老師為什麼請患者做這些動作,也不理解為何要用這些儀器、為什麼要按摩或拉伸這個地方,其中又需要什麼的技巧、知識以及要注意什麼。雖然腦袋中有諸多疑問,卻不知道要怎麼問、從哪裡開始問,才能真正解答自己的疑惑。另外是溝通、表達能力的不足,除了不會表達自己的問題外,我也不太擅長和人交流互動,也許是之前就不太會做這種主動講話的事情,比較被動,所以有時候會不太敢問老師患者的情況或想到問題卻不敢問,即使知道老師們和病患人都很好,不會因為自己講錯什麼或是問了很基礎的問題而感到不耐煩或生氣,還是不太敢開口。而在看到治療師和患者的互動之後更是意識到這項能力的重要性,如果不擅長溝通、表達,就無法更準確地去判斷患者的情形、無法和患者清楚的講解要做什麼以及它的作用,且有可能導致無法讓人信服,甚至懷疑這些療程的效果。最後是語言能力,跟溝通有相似的理由,但感覺如果不會的話情況會更糟糕,主要是台語和英語要會,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聽得懂中文,尤其在這個行業接觸的還是以老人為主,而多數老人家都是講台語,治療時又不可能特別排除聽不懂或不會講中文的人,所以還是要學會講一點台語跟英文。這門課讓我學到很多,也更清楚的認識到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內容及接觸的群體,並藉此觀察治療師具備的能力特質、有什麼是我需要學習的,有什麼是我需要注意的,我又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?更幫助我有機會反思自己到底適不適合、能不能接受做一個物理治療師?很慶幸在大一就有這樣的經歷,還有時間可以盡力改善這些缺點並增進自己的能力,也有時間可以再探索並了解自己真正的興趣。
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