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:::

靈魂幼稚園 張祐禎

最後更新日期 : 2025-06-09

靈魂幼稚園 張祐禎

PT116級 張祐禎

       第一次去林森生活園服務心智障礙者時,其實有點緊張,不過比大一去PTC時好多了,至少並不焦慮,或許是因為那裡就像一所幼稚園,整體的氛圍輕鬆多了。

       那天我跟他們一起開了晨會,老師認真的說明著隔天勞動節放假在家可以做的事情,不過除了阿宏有所回應以外,我相當懷疑其他人是否有在聽,或是否有聽懂。其中有個個案,她總是拍著椅子、搖晃身體,我想內裡大概住著某種音樂或節奏的靈魂,在後來的服務過程中,也從老師的嘴裡證實,她確實是個喜歡音樂的孩子,不過雖然我喜歡將他們稱為孩子,但其實大部分的人年紀都比我大多了,有些甚至是阿公的年紀。

       後來我主要的工作是帶那個喜歡音樂的個案--譯勻,喝水、運動、玩遊戲訓練,相處得愈多,便會發現,他們其實很可愛,就像真的小孩子一樣,只是表達、行動能力可能沒那麼好。陪譯勻玩,或者說是訓練的時候,成功將沙包放入籃子裡後她會拍手,聽到誇獎她會笑,會說mum mum,一開始我覺得是媽媽,後來聽到那邊的老師會回答:沒有,便猜測她是不是在要吃的獎勵?就像小寶寶一樣。不過後來問過那裏的老師後,證實是媽媽,老師說,那只是她想要和世界產生交流的方式,只是無法很好的表達,於是選擇一個最熟悉的單字,所以其實回覆什麼都沒關係,這讓我覺得,或許,心智障礙者不幸的地方在於,他們很難用大部分人使用的方式來表達自己,我們也不容易理解他們,透過模糊的軀殼看見靈魂是很困難的事,需要花很多時間相處才能窺見很少的真相。

       我們常說那是孩子的靈魂住在大人的身體裡,但他們甚至不是普通的孩子,很多人說那是一種不幸,可是,真的如此嗎?他們真的認為自己是不幸的嗎?說不定世人的眼光才是導致不幸的原因。

       某種程度上我甚至覺得他們是幸福的,也許遭受著身體上的不便,但是,他們可以一直是長不大的孩子,不必背負世界的期待,即使脆弱或並不聰明,並不優秀,仍然得到了很多的愛。無條件的被愛著,大概是最幸福的事了。

       很多人說他們不正常,可是比起不正常,我更喜歡稱他們為不普通,就像同性戀一樣,不是怪異,只是跟大部分人不一樣罷了。但很矛盾,從醫學的角度而言,他們確實是生病了,與「正常」情況不同。不過那裡的老師把他們盡量當成普通的孩子教育,希望他們學會表達自己、控制情緒、正確的與人交流,而不是因為生病了便事事順從他們的心意,或許,這也是我認為他們並非不正常的原因之一。

       某天,一位老師要我陪著其中一個似乎叫做顯志(不適很確定確切的名字)的孩子上樓,請他將桌板拿給樓上的老師,等電梯時他對我說了一些話,我花了一點時間才聽懂他是在問我的名字,在我自我介紹後,說出他的名字時,他顯得相當開心,在那瞬間,我也覺得很幸福。老實說,在林森服務的大多數時間都很幸福,即使偶爾在已經盡力將指令變得簡單,也努力將任務說明清楚了時,會覺得,為什麼他們還是無法理解?感到有點灰心,或者在他們明顯有聽懂,卻耍賴不照做時會有點生氣,但看到他們成功完成任務時開心的樣子,又也跟著快樂。

       今天是5/28號,服務學習只剩下明天的最後一個小時了,第一次因為要完成了而有可惜的感覺,以前面對服務學習不是只想交差了事,就是只想逃跑,這是第一次,因為服務學習而感到幸福,我想它會成為相當不錯的經驗,以及值得收藏的回憶。
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