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:::

國考讀書心得分享_蔡宗霖

最後更新日期 : 2025-03-24

國考準備心得分享

PT113 蔡宗霖

適合參考的人:

準備時間不多、基礎知識不足、能在剩下不到一個月每天長時間讀書有毅力爆發力的人,先打預防針,雖然我最後成績考得還不錯,但也是有點投機取巧的去讀,如果是很想認真獲取知識的人或許可以參考其他學霸們的心得~

人權:114-1 通過率22.63%

神經75

骨科78.75

心兒70

基礎學55

概論58.75

技術學77.5

平均69.17

名次:第一頁一半以前

在校成績:9X%、骨科lab被當

實習站:成大復健部、北榮小兒水療、成大PTC

【關於我】

我大二才轉系進來物治系,大二大三成績都是幾乎墊底,四大科都算是低空飛過(甚至骨科lab被當嘻嘻),平常時間幾乎都在玩社團,以前對於考試的想法就是考過就好,沒有很認真學習物理治療的知識(所以不要學我…)。

大四晚半年出去實習,表面上每科都跑過,實際上只有小兒跟骨科是真的有在學東西,但後續準備國考上有幫助的只有小兒是比較不用擔心的科目。

由於晚半年實習,我是在11月中實習完畢,在1月中考國考,時間只有兩個月,比起正常時程的人來說並不算充足,如果非衝刺型的話或許會較為困難。

【國考方向】

眾所周知,國考有六大科,前三科(神經/骨科/心肺小兒)為主科,後三科(基礎/概論/技術)為副科,通過標準為主科每科及格60分,以及總平均60分(言下之意為主科至少及格,夠高分的話副科可以不用讀)

  • 神經物理治療學

考題方向比較固定,每年難度差異不太大,除了基本的神經解剖構造以及機轉要熟以外,其他都是以疾病的特性及治療手法為主,疾病例如CVA/SCI/TBI/神經肌肉疾病/小腦/前庭/basal ganglion disease,治療例如Bobath/Brunnstrom/各種動作學習理論,熟悉後可以盡量去比較各個的特性,一邊聯想相同的地方及不相同的地方。

  • 骨科物理治療學

考題相較神經比較多元一點,比起其他人建議從考古題著手,我認為更應該先把基礎打好,個人建議可以依照紅色骨科課本的章節分類法,非類各個關節或是特定的主題整理,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參考運動治療學及magee這兩本,許多考題內容都從上面出(但我個人是沒有時間,而且其實在考場上如果單靠推論跟刪去法以及猜梯技巧,可能只看紅色的加上寫考古的知識也足夠了),看熟了之後再去看考古題,找到一些出題的方向,例如SI joint很愛考不同的失能要用MET針對哪一條肌肉等等、knee很喜歡考不同的旋轉方向跟甚麼組織有關、下肢posture各種方向不良導致的結果、wrist/hand常見疾病等等,這些都是看多了題目就會有概念。

  • 心肺及小兒物理治療學

因為心肺及小兒各佔40題,所以其實各個範圍不會到很誇張,而且如果心肺不好的可以靠小兒拉分,反過來也可以

心肺:紫色的課本如果能看熟會很有幫助,我最不擅長的就是心肺,沒辦法給太多的建議,我個人讀的方式是先寫一兩回考古,大概知道會考甚麼內容,再回去看紫色課本,特別是覺得重要的部份,然後寫考古找到不會的內容,心肺課本內容很多我都認為不會考出來,要嘛太深要嘛太細,寫完考古再依靠詳解去補充不夠知識,有必要就回去翻課本找到對應的章節跟內容

小兒:因為我在北榮跑過小兒,非常之紮實,讓我在複習上沒什麼壓力,主要也是依靠藍色的課本挑重點看,及考古題的詳解,常考的內容就是量表/發展/團隊模式/疾病特性,量表跟疾病特性會考的方向可以從考古題去熟悉,基本上都大同小異,就像是神經的讀書方式一樣,盡量去整理及比較,同時也要一邊動腦聯想。

  • 物理治療基礎學-(解剖學、生理學、肌動學、生物力學)

這科範圍太大了,我完全沒有碰,只有寫兩回考古抓一下感覺,並且也沒有檢討,純靠以前的知識及考運,但其實在讀其他科目的時候也是會一併複習的一些,我相信以能考上成大的各位的聰明才智,拿個50分左右是不困難的,如果至少有幾科是確定能拉分,時間也不夠的話,這科就不要花心力準備了。

  • 物理治療概論-(倫理學、管理學)

倫理學是個奇妙的東西,定義你都看過都懂,但寫出來就是會錯;管理學太多內容要背了,而且很細,有些你甚至看都沒看過。我自己是只有看一下學校講義,大概知道一下發展史/法規/基本的倫理定義,還有時間就看一下考古題的詳解,找那些跟PT比較有相關的東西背起來就好,無關的東西就算花時間也很難背起來。所以跟基礎學一樣,我平常寫沒及格過但依照一些常識去寫,也都在55分附近,如果其他科能拉分就多拉一點分。

  • 物理治療技術學-(電熱療學、操作治療學、義肢輔具學)

這科我基本上只讀一半,也就是電熱療的部分,義肢輔具有稍微看過課本。先講電熱療,可以參考補習班講義的整理,把特性跟參數記熟,然後再去寫考古題,補習班講義只會有最基本的東西,剩下的應用需要依靠考古題去聯想,也可以去整理互相的特性去比較。義肢輔具會考的其實也是大同小異,截肢的範圍分類/上下肢義肢/輪椅/拐杖/背架等等,有些也會跟骨科的內容重疊,所以不太需要擔心,有個概念即可,會怕的可以把專有名詞輔具名稱跟特性整理起來。其他操作治療的部分基本上是以ROM、MMT及Mobilization的概念為主,這部分我也是依靠以前的知識,如果怕的人可以回去翻MMT的書,ROM則是可以參考學校講義,佩耘老師整理得很清楚。

讀書方式

11月中實習完約莫60天的準備時間,整體來說我的讀書時間可以分為兩階段

〔第一階段〕倒數60-25天

這段時間我外務繁忙,早上固定8:30-12:30會去PTC兼職櫃台,晚上會有社團自主練習,因為這段時間剛好是表演,所以基本上是天天練習,我僅有的讀書時間通常只有下午,大約是13:30讀到18:00左右,這段時間我稱之為「沒什麼在讀書的階段」,因為真的沒花很多時間在讀書上,並且也沒有吸收進去,只有稍微得看過補習班講義,在這個階段我嘗試著寫完最近一次的考古題(113-2),只有心肺小兒及格,其他都落在50分附近,因為這邊不是主要讀書的階段就不多提,但必須得幫自己找個藉口是這個階段剛好遇到一些挫折,比較沒辦法靜下心來讀書。

〔第二階段〕倒數25-0天

剩25天的時候想說不行不能這樣下去,雖然都覺得自己不會過,至少認真讀還沒過我可以說服自己或別人我就能力不夠而已,但要是我都擺爛擺爛的所以落榜,面子掛不住(真的是因為這樣膚淺的原因才認真讀書)。剛好這個時間開始後來也沒什麼事了,我就開始鬧鐘設6點直奔新k讀到晚上11再回家,大約一兩點睡覺,然後想說中文書買了都沒看超浪費,所以決定先把6本幹完,可能爆讀加上讀書時間夠長吧 寫考古的成績才開始及格,再搭配詳解一直補充不知道的知識,我到考前一天都還是一直有看到自己不會的東西,可見範圍是多廣。

書看完後善用阿摩的詳解,找到不會的地方,並用自己的方式筆記下來,因為其實很多內容只在一本課本裡是找不到的,我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把所有指定的參考書都看熟,所以詳解就是一個最快的懶人包的地方,會有好心人士幫忙整理好。

〔考試策略〕

歷屆寫完除了題目方向知道後大概會知道怎麼猜題,基本原則很簡單,答案的敘述太肯定太唯一的基本上不要選,除非你很確定那是答案。

〔讀書策略〕

主科先讀,沒有跑過實習站科目的先讀(或是自認沒學好的),例如我沒認真跑過心肺跟神經我這兩科會特別用力讀,骨科被當我也很認真在看以前被當的部分,歷屆就盡量多寫,但要確定有力氣檢討再寫,不然寫完也沒用,我從近年往前寫,最近的一次最好可以在接近考試的時候再寫一遍,除了給自己分數信心外也可以多複習一下近期出題方向。

大家都會說讀補習班講義,但實際上以我有的(卓X)講義,我只推薦看神經&技術學,這兩個看完後再自己整理一份筆記,並且藉由考古題跟詳解去補充不夠的部分。

【雜談】

  1. 因為晚半年畢業,考的時間比較特殊,同時間準備的人寥寥無幾,每次在新K遇到鍾和一見面第一句話都是:我覺得我應該不會過

(結果最後我們都過了==)

  1. 考出來的成績比我平常都還寫的都高很多(及格邊院>7x分),我都很懷疑看錯成績其實沒過笑死,一直到兩個月後放榜我才安心真的有過
  2. 考試心路歷程:

考前25天->不會過

考前5天->好像有點機會…

考完骨科心兒->有機率七月再見

考完看成績->骨科怎麼最高WTF

【結論】

給沒時間看完這份心得的人懶人包:

先看課本,自己作筆記,再寫考古,找到出題方向跟猜題技巧,詳解一定要認真檢討,不會&可能不會的東西都要,補習班講義還好。

祝大家都可以一次上岸!

瀏覽數: